漫画 | 全省首个“行走的医院”项目落户应城
那么经济增速是否会重复去年上半年持续放缓的走势呢我们认为可能不会,原因有二:一是外需受发达市场需求回暖拉动而有小幅改善。
2013年则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内部以及发展中国家内部分化扩大:发达国家内部继续分化,美国继续温和复苏、进入持续复苏轨道,量化宽松政策(QE)迎来转折点。据世界银行2014年1月份估计,按汇率法GDP汇总,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2.4%,比上年放缓0.1个百分点。
英国共识公司2月份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过度的杠杆化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美国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2013年50次创新高,全年累计涨幅为26.5%。日本失业率为4.0%,比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2012年下半年高达91.9%,2013年上半年降至82.4%,预计2013年下半年降至74.6%。
日本为3.8%,降低0.2个百分点。由于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未能在9月30日的最后期限前就政府预算方案达成妥协,陷入国债上限僵局,美国联邦政府被迫在10月1日-16日关门16天,这是17年以来的首次停摆。德国股市涨幅为24.6%,日本股市上涨54.0%。
2013年,美国零售额增长4.4%,连续4年实现增长。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而脆弱五国(印度、印尼、巴西、土耳其、南非)受制于内、外经济失衡,加上资本外流的冲击,经济发展较为困难。9月24日回升至2021点,这也是2011年11月以来该指数首次突破海运业盈亏临界点(2000点)。欧元区失业率为12.1%,比上年升高0.7个百分点,处于有统计数据以来最高点。
(六)三大经济体中美日就业市场持续改善。英国共识公司2月份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
其中,巴西在5月30日起的半年内5次升息,累计升息250个基点。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分化主要表现为新兴经济体和美国强、欧日弱。(四)三大经济体中美国、欧元区居民消费略有起色。12月17日,美联储决定从2014年1月起,将月度购债规模从850亿美元减少到750亿美元
12月份,全球制造业PMI升至53.3的近32个月最高水平,已连续第13个月高于50的临界点。2013年,波罗的海干散货运指数波动中明显回升。其中,发达国家增长动力略有增强,发展中国家困难增多。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4.7,仅比11月份的近33个月新高略低0.1个点。
英国共识公司2月份预测,2014年全球消费价格将上涨3.0%,比上年扩大0.2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CPI上涨5.8%,涨幅扩大0.5个百分点。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发达国家家庭、企业、金融业、政府部门去杠杆化均取得不程度的进展。2013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2.7%,比上年放缓0.6个百分点。
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分化主要表现为新兴经济体和美国强、欧日弱。发达国家股市回升,而发展中国家股市停滞甚至下跌。发展中国家增长5.9%,放缓0.1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增长0%,放缓1个百分点。2013年,美国零售额增长4.4%,连续4年实现增长。日本经济增长1.6%,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
与年初相比,2013年底美元兑欧元贬值4.2%,兑英镑贬值2.3%,兑日元升值22.1%。二是日本激进措施和欧元区稳定经济措施起效。
一是美国政策调整牵动国际金融市场。巴西经济增长2.4%,比上年加快1.4个百分点。
(四)美国和日本失业问题将继续缓解。发展中国家在经历了前几年的杠杆刺激后,正在逐步转变宏观策略,朝着去杠杆化的方向发展,但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才刚起步。
10月17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提高债务上限、为政府拨款的议案,该协议将美国举债能力延长到今年2月7日,并为政府机构提供资金到今年1月15日。尽管世界经济整体增速将略有提高,但我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按照汇率法计算,世界银行1月份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2%,比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12月17日,美联储决定从2014年1月起,将月度购债规模从850亿美元减少到750亿美元。
一、2013年世界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一)世界经济增速回落。以GDP占全球份额衡量,TPP、TTIP和TISA分别高达40%、50%和65%,其对于全球贸易的影响巨大。
第四季度,全球及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及其中的新订单指数和出口新订单指数均有所回升,新兴市场制造业这三个指标均重回景气区间。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和俄罗斯CPI分别上涨10.1%、7.0%、6.2%和6.8%,涨幅比上年扩大0.3、2.7、0.4和1.7个百分点。
2013年,美国经济增长1.9%,比上年放缓0.9个百分点。(四)三大经济体中美国、欧元区居民消费略有起色。
世界银行1月份预测,2014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将下降0.6%,非能源价格将下跌2.6%。欧元区艰难摆脱衰退,但全年仍为负增长。三是美国政策动向对发展中国家外溢效应巨大。(三)全球通货膨胀水平略有上升,但初级产品价格低位徘徊。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4年1月份估计,按照购买力平价法GDP汇总,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3.0%,比上年放缓0.1个百分点。三、对2014年世界经济的初步判断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经济增长动力略有增强。
据OECD统计,12月份,以长期趋势为100,OECD国家整体先行指数达100.9,连续12个月上升,其中,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分别达101.0、101.1和101.4,均呈上升趋势,表明今后半年左右时间内发达国家经济前景看好。日本零售额增长1.0%,增速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
逐步退出QE的预期导致发达国家长期利率上升,促使国际投资者对于资产重新估价并调整资产组合,国际资本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脆弱五国流出。二是发展中国家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下降。